一企業在澄邁發展稻蝦共養項目,每畝產值可達2萬多元
稻在水中生,蝦繞稻而游——這是稻蝦共養項目的生動寫照。
“小龍蝦學名克氏原螯蝦,在稻田里進行養殖,不僅能解決水稻病蟲害防治的難題,也能給蝦群提供良好的生長環境,可謂‘雙贏’。”9月4日,在位于澄邁縣金江鎮塘北村的海南歸耘田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稻蝦復合種養示范推廣基地內,該公司技術骨干馬源潮拿起兩只小龍蝦,仔細觀察其發育情況。
該公司總經理羅海濤介紹,目前小龍蝦的市場價為每斤45元,在此種植的“蝦稻米”市場價為每斤10元,按照每畝稻田每年可產500斤小龍蝦、600斤“蝦稻米”計算,每畝水田年產值可達2.85萬元,經濟效益十分突出。
“同時,稻蝦共養項目也符合生態發展的需求。”羅海濤說,小龍蝦對生長環境要求極高,水體中若存在農藥殘留,蝦群便會大面積死亡。“因此,小龍蝦也可以‘監管’生態稻米的生長環境。”
陳列在基地里的一個個檢驗瓶便是最好的佐證。羅海濤表示,這些瓶內分別裝有養殖戶們送來的稻田水體樣本,企業將對樣本的PH值、氨氮含量等數值進行檢測,符合標準的才能開展下一步合作。為了保證水體質量,該基地內每飼養一批小龍蝦,還會隔離有農藥殘留的水源,凈化水體,并利用物聯網技術進行實時監測。
對于小龍蝦是否會啃食水稻這一問題,馬源潮解釋道:“只要密度適中,小龍蝦非但不會影響水稻生長,還可通過食用水稻殘渣、害蟲以及微生物等,為水稻生長‘保駕護航’。”
發展稻蝦共養項目好處多,但為何在海南不常見?馬源潮認為,這和小龍蝦的生長環境有關。小龍蝦繁育的最佳水溫為18℃-28℃,但海南的水溫可持續升至30℃以上,導致每只小龍蝦的產卵量從300余粒降至約50粒。若選擇從外省購買蝦苗,運輸途中的損失率也讓養殖戶頭疼不已。
羅海濤介紹,該公司已投入200余萬元進行基礎設施建設和技術攻關,并聘請南京農業大學的科研人員,以及聯合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熱科院環植所共同參與研究,截至目前,運輸損失率已由今年5月的80%降至現在的10%,小龍蝦單體產卵量也提升至200余粒。
“過去種植水稻效益不高,導致農民不愿墾荒種稻,出現了不少撂荒地。”羅海濤表示,該基地所處位置原為一片撂荒多年的土地,發展稻蝦復合種養模式讓撂荒地重新煥發了生機。“這也是一個產業發展的方向,希望地方政府和養殖戶能給予更多關注。”
據悉,下一步,該公司將著重在科研攻關、產業扶貧等方面發力,力爭讓稻蝦共養這一現代化產業項目助推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梢灶A見,米香蝦肥的場景今后將在澄邁更多地方出現,幫助農村美了生態、農民鼓了口袋。